前言
要深入了解linux的内存管理,对于堆栈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。相对于栈来说,堆相对来说更加复杂。所以在看了大量文章以后,决定对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一下,希望师傅们指教。 本文只讨论单线程,64位,glibc2.41版本 (等后续有空更新
堆的定义
ctf-wiki中是这样描述的
在程序运行过程中,堆可以提供动态分配的内存,允许程序申请大小未知的内存。
堆其实就是程序虚拟地址空间的一块连续的线性区域,它由低地址向高地址方向增长。
我们一般称管理堆的那部分程序为堆管理器。
堆主要有两个作用:
- 响应用户的申请内存请求,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,然后将其返回给用户程序。
- 管理用户所释放的内存
malloc 流程图
free流程图
堆的利用
这个版本的glibc在向上合并的时候并没有把当前块的控制信息消除,所以可以double-free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define te
int main()
{
int i = 0;
void *x[7];
for(i; i<7;i++){
x[i] = malloc(0x100);
}
void *p1;
p1 = malloc(0x200);
void *p2;
p2 = malloc(0x200);
malloc(10); // 防止和av->top 合并
for(i = 0; i< 7 ;i++){
free(x[i]);
} // 填满tcache_bins
free(p1); // 放入small_bins
free(p2); // 触发合并刚好进入unsorted_bins,并且没有清空控制信息
malloc(0x200);
free(p2); // double-free
getchar();
return 0;
}